“婴童食品”难伺候 贝因美:咱要改名当“包租公”!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编辑 宋思艰 “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002570,SZ)拟变更公司名称。 贝因美9月11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拟变更公司名称以及经营范围,将“婴童食品”从公司名称中剔除,并新增技术推广服务等业务。按照公司的预想,其将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不过,公司的举动,遭第二大股东恒天然乳品方面泼了凉水。在恒天然乳品的代表看来,上市公司的当务之急是搞好主业。 拟涉足房屋租赁等 贝因美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拟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名称及地址。具体来看,贝因美将增加经营范围“技术推广服务,自有房屋租赁,健康管理(不含诊疗),日用品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 同时,贝因美拟将公司名称由“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变化在于剔除了“婴童食品”。此外,贝因美注册地址也发生了变化,但公司称这源于实际道路名称规划,公司实际地理方位及住所未发生变化。 又是更名,又是变更经营范围,贝因美意欲何为? 在公告中,上市公司表示,此举是为更好地发挥公司在婴童行业多年耕耘所积累的优势,应对人口出生数下降、母乳喂养增加、竞争更趋激烈的外部经营环境,公司将不再局限于婴童食品,而将围绕婴童所需进行多元化发展,通过满足母婴家庭更多的消费需求,提高单个客户的营收贡献,不断开拓业务发展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贝因美的举动,公司董事们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 在董事会表决中,对于更名以及变更经营范围的议案,何晓华董事投了弃权票,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董事投了反对票。 何晓华认为,两份议案未经贝因美战略委员会审议批准。而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则给出了十分详尽的反对理由。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表示,此次变更预示着公司将由一家婴童食品公司转变为多元化公司,该等举措属于公司的业务定位和运营战略的重大调整。公司在作出该重大调整之前,应首先就拟从事的非主营业务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方案、投资回报预测和资本投入计划,并报公司战略委员会和董事会审议。未就上述战略调整和拟进行的其他业务提供详尽的资料和进行充分的论证的情况下,董事无法判断上述战略和业务调整的战略合理性。因此,在董事会未论证和决定公司的业务定位和战略调整之前不适宜变更公司名称和经营范围。 在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看来,贝因美目前的主营业务面临困难,需要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集中精力专注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其称,上市公司在考虑多元化发展或者非主营业务投资时,应当先确保主营业务走出困境,经营性利润扭亏为盈。 资料显示,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为恒天然总裁办资深顾问,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恒天然乳品的代表。 再陷亏损困境 头顶“国产奶粉第一股”的光环,贝因美于2011年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前几年,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到2013年,公司实现净利润7.21亿元,同比增长41.54%。但是,公司的巅峰期实在有些短。2014年、2015年,公司净利润分别只有6889万元、1.04亿元。 自2016年起,贝因美更是陷入亏损困局。2016年、2017年,贝因美的净利润分别亏损了7.8亿元、10.6亿元。伴随着业绩的巨亏,公司市值从2015年300多亿元的峰值一路缩水。 2018年4月27日,因连续两年亏损和债务赔偿等问题,贝因美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因美”。在保壳压力之下,贝因美以渠道梳理、高层换血等方式试图力挽狂澜。加上配方奶粉新政于2018年正式实施等外部因素影响,贝因美在2018年度扭亏为盈,盈利4111.36万元。 不过,2019年上半年,贝因美再度陷入亏损,报告期亏损1.22亿元,同比下降1527.62%。对此,上市公司解释为“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及非经常性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在2019年半年报中,贝因美表示,公司外部竞争环境不容乐观,新生婴儿出生数量、纯母乳喂养率等因素持续影响市场预期,乳铁蛋白等关键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诸多因素都使得上半年经营环境变得严峻复杂。 值得一提的是,在贝因美经营低迷的情况下,当初战略入股的恒天然乳品也萌生退意。今年8月8日,贝因美公告称,恒天然乳品计划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022.52万股。 2015年,恒天然乳品以18元/股的价格,耗资约34.64亿元要约收购贝因美股份1.92亿股,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恒天然乳品为世界知名乳品生产商恒天然的全资子公司,其入股贝因美承载着恒天然与贝因美展开战略合作的期望。然而,恒天然与贝因美的合作并未能如期开展;另一方面,由于贝因美股价下挫,恒天然的持股更是浮亏惨重。